教會歷史講座摘要(第一輯)
關體仁
第四課 初期教會的神學思想
(一)諾斯底主義
諾斯底主義 (Gnosticism) 是一種哲學,聖經已揭露它的影子。它認為一切物質都是惡的,而創造萬有者是次等的神。這個神,是聖潔的神所造的。所謂次等的神是指基督,因為祂的身體是物質。約翰在聖經中作了駁斥。諾斯底派又稱他們承繼使徒傳統。
論評
諾斯底派否定了基督的救恩。如果祂不是完全,祂就不能拯救,也不能創造。使徒傳統論是權力鬥爭的前奏。為己而活的人焉能成事?
(二)愛任紐
愛任紐 (Irenaeus) (130-202) 生於小亞西亞,受業於士每拿主教坡旅甲(Ploycarp) 。坡旅甲是使徒約翰的門徒。愛任紐於177年任法蘭西里昂主教。著有反異端書五卷,向諾斯底主義大張撻伐,並且傳揚三一神。他的言論與特土良 (Tertullian) 所撰寫的「護教辭」異曲同工。
論評
「三位一體」神是神學家所能下的唯一結論。如果聖子不是神,救恩無效。如果聖靈不是神,十架大能無法顯明,無從使人接受。
(三)俄利根
俄利根 (Origen) (185-254) 是學者,在亞歷山大城領導研究聖經,開系統神學的先河。他引進柏拉圖哲學解釋基督教的思想,造成哲學思想與真理混合。
論評
人的理智不能代替真理,基督降世為人,不只在十架上代替了人,而且凡事都代替了人。另一方面,沒有人能代替基督。在祂凡事都能,在人一無所成。
(四)孟他努
孟他努 (Montanus) 是第二世紀中的異教祭司。信主後,他反對諾斯底主義,高舉聖靈,强調受苦的必要。他的門生特土良沒有完全接納他的教訓。
論評
接納聖靈恩賜而沒有得著基督,救恩就沒有內容,有動力而沒有東西輸送。孟他努派是傳靈恩的先驅者。
(五)諾窪天主義
諾窪天主義(Novatianism) 代表一個聖潔的理念,當羅馬皇帝德丟(249-254在位)迫害基督徒的時候,逃避逼迫的人都交出聖經。251年間,一個曾交出聖經的人當選為羅馬區主教。落選的諾窪天認為背教者不能任主教,於是離開羅馬前往北非,在迦太基另立教會,為擁護者擁立為主教。
論評
教會中人門戶之見,其來有自。教會只此一家的理念,從此萌芽,也是權力鬥爭的開始。基督是教會的頭。若果人是教會的頭,就世上沒有一所教會具備存在的資格,因為教會不能成為基督的身體。
(六)多納徒主義
四世紀的多納徒主義 (Donatism) 與諾窪天主義相似,同樣反對不肯為主犧牲的人擔任聖職。多納徒派更引入新的教義。當多納徒成為迦太基主教後,他宣稱不配受聖職的人所作過的事工,一律無效。若有人曾受他們的聖禮,而想加入迦太基教會,必須重洗。於是稱為重洗派的社團出現。
論評
真理開始宗教化。真理不改變;宗教是文化,不斷改變。如果信徒要從儀文蒙恩得救,那麼,水禮、主餐,以及一切儀文,完全變質。聖經藉著儀文所預表、見證的基督,也不復存在。
(七)大公教會
大公教會 (Catholic Church),就是普世教會的意思。迦太基主教居普良 (Cyprian),首先高舉教會,宣稱人要得救,必須加入教會,他認為救恩從聖禮而得,而主持聖禮者是教會。居普良倒是一位出色的主教。他强調教會團結,顯出他的雄才大略,是管理教會的政治能手。他於245年信主,於248年成為主教。
論評
凡是不能見證基督的言論,包括人為的福音,都是異端。如此教會,焉得不敗?教會從此變成政治團體。於是,今日的羅馬教廷,與世界各國的政權並列。
(八)迷信與自信
迷信與自信兩者都構成救恩的障礙。迷信行為,如對聖徒遺物的尊敬,對十字架的崇拜等。迷信心理出於無知,結果形成輕看基督和祂釘十字架。自信心理出於自大,例如傳講殉道的偉大,受苦的益處等。第二世紀殉道者游斯丁 (Justin Martyr) 說:信「太初有道」的「道」,就是信主耶穌,有濃厚的哲學意味,高舉人的智慧。
論評
聖經記載保羅不知道別的,只知道基督並祂釘十字架。在得救的人,十字架的道理卻為神的大能。若不藉著基督與神合而為一,人縱然受苦,無濟於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