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會歷史講座摘要(第六輯)
關體仁
第十七課 經院哲學
西羅馬帝國滅亡,上古史終結,中古史展開。中古史開始約五百年,稱為黑暗時代,因為羅馬文化不絕如縷,蠻族佔據歐洲、北非各地,使西方的政治、文化、教育、法律、經濟、社會,失去了平衡。東羅馬帝國那時候遭受著伊斯蘭教徒圍攻,無暇西顧。雖然皇帝柔斯丁年間,曾一度收復意大利舊山河,也無補於事。於是羅馬教會領袖挺身而出,獨力維持。
第六世紀末,羅馬教皇差派佈道團到英國,並在這裏開辦學校。從此,平民教育成為教會的任務,由修道院和教會學校承擔。後來這些學府發展成為大學。最初研究經院哲學。
經院哲學 (Scholasticism) 是神學與哲學交織的學術。神學以聖經為根據;哲學以人的思想為根據。經院哲學採取了古希臘學者,如柏拉圖,亞理斯多德,新柏拉圖的思想,以解釋神的奧秘。研究者作詳細的、反覆的辯論,以求達成可以接受的學理。他們實在創立了一種講理智的、合邏輯的信仰。經院哲學大師很多,其中的代表人物是阿奎那 (Thomas Aquinas, 1225-1274)。
阿奎那出生於意大利,就讀於巴黎,任教於巴黎和意大利。他著有聖經評論,和亞理斯多德思想探討,嘗試透過亞理斯多德的邏輯,解釋聖經真理的涵義。哲學家以人為本的感受所得的理據,與聖經真理不可能有共通之處。阿奎那的言論,曾受到巴黎大學的反對。可是在 1879 年天特會議 (Council of Trent) 上,教皇宣佈他的神學思想是正確的。
最早成立的大學,成為今日的著名學府。例如巴黎、牛津、劍橋等大學。教授的科目有文法、辯證、修辭、算術、幾何、天文、音樂,名叫七藝,對於改進人類生活,提供適當途徑。
論評
黑暗時代,教會處境十分困難。百姓喁喁望治。羅馬教廷無權無勇,不知所措。結果採取了可行的辦法,包括傳揚基督教文化,開辦學校,以求增強大公教會的威信。羅馬教會所表現的政治智慧和能力,遠超過東正教會。東正教會於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,遇上同樣困難,卻無法解決,惟有投奔俄羅斯,從此東正教淪為世上許多宗教團體之一,不生不滅,沒有建樹可言。
羅馬教會所作的事,不是有錯,乃是不足。文化教育,是生活必需,卻不能代替真理,不能成就救恩。傳文化教育不過是傳人類的成就。傳真理,「不是傳自己,乃是傳基督耶穌為主」(林後四:5)。耶穌說祂是真理,所以傳基督就是傳真理。文教提供生活條件;基督賦予生命條件。有了神生命,方能承受生命之恩。文教是沒有基督的福音,因為裏面沒有救恩,不能解決生命的任何問題,不能改進民生,整頓社會。人類所經歷的難處,其實出於神與亞當所立之約,就是地受咒詛,人只得流汗糊口。基督藉著救贖,創造新生命,解決了舊生命所遇見的問題,這是文教所辦不到的。
經院哲學乃是尋求神的人所作的一番功夫。用心良苦,可惜錯用了人的智慧,等於造房子在沙土上。人類重視理性,大概認為人與神的思想相似。神說祂的意念,非同我們的意念(賽五十五:8),兩者沒有共通之處。經院哲學已經在十四世紀沒落。可是時至今日,這種意識沒有改變。世人仍然堅持憑理性信耶穌。螞蟻也有智慧,它的智慧不見得對認識人類有甚麼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