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教會歷史講座摘要(第十三輯)

 關體仁

第二十九課 英廷版蕩

英國教會多災多難。創立於亨利八世,毀滅於馬利女王,挽回於伊利莎伯。圖鐸王朝告終,斯圖亞王朝入嗣。公元 1603 年,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入主英國,成為大英聯合王國第一位君主詹姆士一世。兒子查禮一世繼位後,英國即陷入宗教與政治、政治與軍事的苦鬥,長達二十多年。生靈版蕩,廬舍為墟,君王被殺,政治解體,宗教信仰無所適從。

詹姆士一世是亨利七世的外玄孫,有權承繼英國王位。即位時加爾文派勢力已經在聯合王國各地長成,企圖以長老會取代英國教會。同時清教徒又籲請採用加爾文禮拜儀式。詹姆士不為所動,並且加強鎮壓不奉國教的人。唯一給人紀念他的事乃是修訂那本稱為詹姆士版的英文聖經。

查禮一世於 1625 年即位。他一生與國會相爭,認為王權高於一切。在位第四年解散國會,集權力於一身。他計劃強迫加爾文主義的蘇格蘭信奉國教。蘇格蘭叛,興兵犯境。查禮不得不於 1640 年召集國會籌徵軍費。不到一月,國會遭解散。不久加爾文派佔多數議席的國會重開,通過議案改革政治,限制君權。英王於 1642 年下令討伐國會。國會組軍抵抗。

國會軍與入侵的蘇格蘭軍夾擊王軍。英蘇雙方協議成功後以長老會取代國立教會。在克倫威爾 (Oliver Cromwell) 麾下作戰的國會軍,每戰皆捷。克倫威爾又把軍隊重組,加以訓練;於 1645 年取得決定性的勝利。英王向蘇格蘭軍投降。國會接管被俘的英王;蘇軍回國。

國會與軍隊發生衝突。克倫威爾原是清教徒,不滿盤據國會、擅改宗教體制的加爾文教派。他擄去英王,交軍方看管。

英王於 1647 年獄中逃脫,向蘇格蘭求助。鑑於克倫威爾不利於長老會,蘇格蘭於 1648 年發兵攻英。不料為克倫威爾所敗。英王再被囚。英軍迫國會進行審訊英王叛國。罪成。克倫威爾參與簽署處決令。

英國沒有君王,達十一年。克倫威爾成為獨裁者。他解散國會不止一次,消除了加爾文派勢力,對不干預政治的教派還能容忍。他反對君主政體,以共和國保護者名義執政。死後,英人厭惡政治多變,還政查禮一世之子查禮二世。新君隨即對克倫威爾施行報復。毀其墓,奪其屍,高懸示眾。

論評

亨利八世脫離教皇獨立。隨之引起天主教與國立教會之爭。英教會與長老會之爭,朝廷與國會之爭,國會與王室兵戎相見,宗教獨立派與加爾文派之爭,政體共和與君主之爭。一切乃由權力鬥爭而起。

宗教不代表真理,而且往往被政治野心家利用為爭取權力的階梯。回教國家,太平天國,白蓮教與黃巾賊之亂,都是萌芽於宗教。英國企圖立國於宗教,目的在統一蘇格蘭和愛爾蘭。結果適得其反。到今天亦未完全得償所願。當時英國君王說是對這些地方傳教。可惜所傳的不是基督,不是救恩,乃是教會的體制(主教制或長老制),儀文(不同形式的公禱書)。所謂宗教之爭,實質是政治權力之爭。長老會控制國會,目的如是。克倫威爾抵抗王師,清除國會加爾文派勢力,目的也相同。這段歷史的人物,相繼失敗,無一倖免,可以理解。讀史者也許體會,基督(或說真理)並沒有介入其中,否則總有人成功,證明真理得勝。那時人人只知為自己活,為自己爭戰,結果為自己死。其中若有尊主為大的人物,歷史必然改寫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