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教會歷史講座摘要(第十二輯)

 關體仁

第二十七課 清教徒

英王亨利八世脫離教皇獨立,組織國立教會。稍後有人脫離英國教會,組織獨立教會。史稱這些信徒為清教徒。英國教會求政治獨立。清教徒求變更教會體制,廢除教會遺傳而獨立。國立教會是專制教會;獨立教會是民主教會。

英女王馬利反其父亨利之道而行,把英國帶回天主教,殺戮背教者。聖職人員大量逃亡海外,有更多機會接觸宗教改革的思維。伊利莎伯即位,恢復國立教會,逃亡人士陸續回國。他們深感國教改革不足,起而組織獨立教會。宣教師白朗 (Robert Browne) 於1580年在英國建立第一間獨立教會。受到政府取締後,他逃亡至荷蘭,專心著述,奠定了公理會 (Congregatioinalists) 的基礎。

另一批獨立派信徒於1607年逃至荷蘭。其中一人名叫史密夫 (John Smyth)。他是浸信會的始創者。

一群居留荷蘭十多年的清教徒,於 1620 年揚帆出海,至美洲建立新英倫。這批人有朝聖者之父 (Pilgrim Fathers) 之稱。

清教徒派系不一,信條不一。教義有取材於人,有源出於己。

論評

清教徒以淨化教會得名。他們要廢除國立教會所保留的天主教體制,教會禮儀和教會遺傳。教會史不見提及清教徒在真理上有甚建樹。他們但求教會淨化,自由民主;在形式更新上面下了不少功夫。

當羅馬教會、英國教會、抗羅宗、加爾文派、清教徒各派系共存的時候,戰事不斷發生。原因不是宗教分爭,而是政治角力。其中情節,錯縱複雜,出人意表。若將每宗派看作政黨,這段歷史較易明白。

亨利八世廢天主教而立國教。名義變而教義不變。女王馬利復天主教,殺國教重臣。教皇憂慮王位繼承人伊利莎伯反對天主教,亟謀將她殺害。天主教國西班牙不允,恐怕歐洲勢力傾向英、法、蘇格蘭。身為法國王后的蘇格蘭女王馬利又是伊利莎伯的繼承人。伊利莎伯在世,尚可作為緩衝。

伊利莎伯即位,逐天主教,復立國教,以謀篡罪殺蘇格蘭女王馬利。教皇號召西班牙討伐。西班牙派遣「無敵艦隊」進攻英國。竟為實力不如的英國海軍所敗,潰不成軍。伊利莎伯終身未婚。死後,英國迎立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入繼大統。他就是被殺蘇格蘭女王馬利之子。併入蘇格蘭後,國號改稱大英聯合王國。

伊利莎伯不容許清教徒反抗國教,反對朝廷。嚴厲整肅迫使他們逃亡。淨化教會運動者不滿教會專制及形式化。例如公理會要平民化制度代替官僚化的主教制度。浸信會以信而受洗代替嬰洗。當然,信而受洗不能少。然而任何形式,如何演繹的水禮,都不能代替神的救法。淨化教會運動不外以制度改變制度,以形式改變形式。有些執政的清教徒甚至把慶祝聖誕列為非法。這些措施,對於福音傳播,教會造就,都沒有益處,反而招致叛逆之名。伊利莎伯死後,反建制的宗教運動更激烈。英王被弒,國改共和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