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會歷史講座摘要(第十六輯)
關體仁
第三十四課 拿破崙
拿破崙是歷史罕有的人物。只有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可以和他比較。兩者馳騁天下,志在宰制世界。可是壯志未酬,已被歷史洪流淹沒。箇中原因,難以明白。
拿破崙於 1769 年生於法國科西加島。十五歲入巴黎軍校。二十四歲率領土倫(Toulon)砲兵擊退英國和西班牙聯合進攻,晉位將軍。二十六歲時,巴黎醞釀叛亂,因拿破崙防範甚嚴而瓦解。此後拿破崙掌握國家軍權。
拿破崙於 1796 年揮軍進入意大利境,進攻奧國屬地,佔米蘭,進兵維也納。奧求和,簽署 1797 和約,割讓萊茵河西岸與法國。
拿破崙聲譽日隆,竟招執政者之忌。政府差遣他離開法國,經略埃及。他由海道出發,登陸埃及,贏了金字塔之役,但兵船全毀。英海軍將領納爾遜偷襲成功,使法軍歸家無路。拿破崙離軍返國。
國內政局十分混亂。地方發生叛亂,經濟崩潰,歐陸戰爭失利。拿破崙認為政府沒有統治的能力,毅然發動政變,驅逐執政者,修改憲法,設行政首長三人。規定第一首長領導國政。拿破崙自任第一首長。
政局稍定,拿破崙於 1800 年再進軍意大利,肅清奧國勢力,收復失去的佔領地。與各國立約修好;專心整頓內政,醫治革命遺留下來的創傷。首先修訂法律,創制拿破崙法典。繼而整頓經濟,創立法國銀行,扶助工商,振興科技,創辦公立學校,恢復革命所貶斥的天主教為國教,選賢任能,獎勵軍功。他於 1804 年自立為皇帝。民無異議,教皇附和,主持加冕。拿破崙始終蔑視教皇。加冕禮中他從教皇手中取過皇冠放在自己頭上。
為了抵抗奧俄英的三國聯盟,拿破崙於 1805 年領兵進攻奧國。烏耳木(Ulm)守軍不戰而降。法軍直搗維也納。
同一時期,法艦隊秘密駛往英國,被英發覺,令海軍追蹤。法艦自大西洋迂迴曲折到達西班牙的特拉法加(Trafalgar)海面。兩軍交戰。法海軍覆沒;英艦隊司令納爾遜戰死。歐陸方面,法軍大破奧軍於奧士得理斯(Austerlitz)。此後日耳曼諸侯紛紛背棄神聖羅馬皇帝。拿破崙於是解散神聖羅馬帝國。偏安的封建主改稱奧地利皇帝。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,才撤消帝制。
擊敗奧國後,拿破崙向普魯士推進,大敗普軍於耶納(Jena),進佔柏林。普王奔俄。法軍追至波蘭,破俄軍。俄普請和。
法國的敵人只剩下英國。法海軍力弱,不能力取,只好施行經濟制裁。拿破崙下令停止歐陸與英國通商。此舉同時危害歐陸國家利益。拿破崙弟荷蘭王路易首先反對,被廢。荷入法版圖。教皇亦不就範。拿破崙囚教皇,收其地,併入意大利王國。附庸國更不耐煩。1808 年西班牙叛;英軍在葡萄牙登陸,法不能制。俄國繼於 1812 年背盟。
拿破崙率領六十萬大軍討伐俄羅斯,於 1812 年五月啟行。他估計攻陷莫斯科後,沙皇就會投降。結果俄人棄城,盡毀四野莊稼,無意構和。法軍不得食,不得不撤退。道上飢寒交迫,又沿途遇襲。出俄境時,生還者僅得三萬人。拿破崙隻身微服回去。
拿破崙征俄失敗,附庸國紛紛獨立,再一次彼此結盟抗法。拿破崙興師三十萬討逆。在 1813-14 年間,他先敗普俄,再敗奧國。至此他已成強弩之末,無力再戰。終於在來比錫(Leipzig)會戰中,一敗塗地。敵軍進佔巴黎,拿破崙降。法簽署 1814 年巴黎和約,放棄法國境外屬地,放逐拿破崙到意大利的厄爾巴(Elba)島。
法人擁立前法王路易十六之弟為國王,是為路易十八。拿破崙於 1815 年潛回法國,受民眾歡迎。法王逃。
在巴黎不到三週,拿破崙整軍經武完成,突入比利時境內,與英普對壘。六月十八日滑鐵盧一役,斷送了拿破崙一生功業。英軍將領威靈頓和普軍將領布魯茲成了戰地英雄。
法國會不願意繼續擁護戰敗的拿破崙。他悄然登上一艘英艦投降。繼被放逐,囚居大西洋海島聖海倫那(St. Helena)六年去世。終年五十二歲。
論評
拿破崙的歷史,涉及教會不多。他敵對教皇,也不外為了鞏固自己的基業,與教會沒有甚麼關係。編入本講座,目的是探討一般人所持守的人定勝天這個理念。抱著那樣人生態度的基督徒也許不少。
拿破崙十分相信自己。他抱非常之才,成非常之事;恃才傲物,例如低估納爾遜和威靈頓的才能。最不幸的是目中無神。例如,皇后無子被廢,續娶敗降的神聖羅馬皇帝的女兒。又如征俄失敗,誓說翌年再來。
拿破崙一生為己而活,被功業蒙蔽了思想。結果只見自己,不見有神。他志在統一歐洲,建立帝國。自忖雄才大略,不會太難。建功立業,不算詬病;相信人定勝天,是致命之傷。拿破崙不承認征俄失敗,不受第一次流放之辱,顯示他不知有神。中國的王安石說天命不足畏,異曲同工。世人追求幸福,並沒有錯,錯在相信事在人為,以致一事無成。主耶穌對門徒說:「離了我,你們就不能作甚麼。」(約十五:5)
基督為人降生,為人生活,為人受死,為人戰勝死亡而復活,再來;叫一切信祂的蒙受恩惠,不必再為自己打算。聖經多處訓誨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,其實是警告人不要離棄施恩的主。離棄祂的人肯定一事無成。孳孳為利的人,失敗早成定局。神武英明的拿破崙,不免慘敗收場。要維持不變的成果,就要持守永不改變的原則。只有真理永不改變。基督是真理。
拿破崙喜愛智慧。每攻佔一地,即搜羅該地文物。出征埃及時,他攜同一隊考古學家前往,在歐洲各地也蒐集了不少希臘文物。可惜這些東西幫不了他的忙。他找到的是「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」(林前二:6)。只有基督「成為我們的智慧」(林前一:30)。這種智慧,拿破崙沒有遇見過。無神論者不可能有,因為「敬畏耶和華是智識的開端」(箴一:7)。
神常常使用渺小的人物來彰顯祂的智慧。約瑟是牧羊人,能治理埃及,拯救了以色列一家,讓神成全對亞伯拉罕的應許。但以理是俘虜,卻能將未來的世界大事,昭示天下。神的智慧是奧秘(林前二:7),但不是深不可測。「神的奧秘,就是基督。」(西二:2)在基督裏與神合一的人,不難明白這奧秘。所羅門王以智慧名聞於世。一旦離棄神,智慧不再。按照聖經所記,他年老的時候,他的妃嬪誘惑他的心,去隨從別神。智慧也就此消逝。賸下的是虛空的虛空。身後國土瓦解。拿破崙不認識神,更不可能得智慧,無論他怎樣尋找。
拿破崙一生奮鬥,功業彪炳,卻沒有基督。所得的轉眼成空。沒有遺留有紀念價值的東西,傳給後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