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會歷史講座摘要(第十四輯)
關體仁
第三十二課 福音使者
十七世紀,歐陸遭受三十年的宗教戰爭蹂躪;期間英國內亂,教派互相傾軋,君臣上下交征,一君遇弒,一君被逐。戰亂之後,經濟蕭條,民生困苦。教會受禍更深。信徒理想幻滅,心靈空虛。教會陷入前所未有的徬徨,講壇形同虛設。
教會不冷不熱,其來有自。羅馬教皇以儀文作真理教導教會,激發宗教改革。及障礙稍去,改革派又無重建教會的良方。激烈手段顯然不能再用。
三十年戰爭結束不久,法蘭克福的一位路德派教士施本爾(Spener)提倡敬虔主義(pietism)。他認為信徒必須有神所賜的生命。他強調靈修的重要,舉辦家庭聚會。由是創立莫拉維弟兄會(Moravian Brethren),奠下新生教會的基礎。
英國聖公會沒有覺悟的跡象。作為國立教會首領的英王喬治一世,德國人,對教會漠不關心。聖公會出現兩名青年人,成為迎接新生教會時代來臨的福音使者。他們就是後來創立循道會的衛斯理兄弟。
兄約翰衛斯理(John Wesley〉〈1703-91),弟查禮衛斯理(Charles Wesley〉〈1707-88),二人生於英國林肯郡,畢業於牛津大學。弟在校中成立一個團契。外人見他們循規蹈矩,就給他們「循道人」的雅號。兄於 1725 年、弟於 1735 年,受聖公會聖職。二人同於 1735 年受差遣往美洲佐治亞工作,不見成績。期間與莫拉維弟兄會的施本爾會面,從他領會到福音的奧秘。二人於 1738 年回國後,約翰在倫敦一個會議席上,講述他的重生經歷,同時表明他的決心去傳講救人的福音。席上同工表示驚訝。從此他再沒有機會在教堂裡講道。他沒有打算離開聖公會,還抱著希望見福音種子能夠在聖公會開花結果。循道宗成為獨立教派是他身後的事。
衛斯理兄弟開始露天佈道。接受福音的人很多;困難來了,沒有場地供給他們禮拜。循道人的總部在倫敦,也不過是一座廢置的軍械廠。到了 1746 年,循道人把英國分為七國巡迴佈道區。約翰在日記裡記述他二十五萬哩的福音旅程。
福音喚醒了教會。影響所及,美不勝收。差傳會出現,例如浸信傳道會、倫敦傳道會、有聖公會參與的教會傳道會(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)。主日學由循道會於 1769 年發起。英國聖經公會於 1804 年創立。約翰衛斯理反對奴隸制度,促請國會立法取締。由 1807 年起,英國的奴隸販賣絕跡,遠早於美總統林肯解放黑奴。
十八世紀的福音運動,主要的領導者有:衛斯理兄弟、懷特菲爾(George Whitefield)、哈里士(Howell Harris)。
衛斯理兄弟工作始於牛津學生團契「循道人」。二人從美洲回國後,在一次聚會中讀路德的羅馬書註釋序文時,覺得心裡火熱,決心將福音傳給萬民。約翰長於策劃,查禮善作詩歌。他寫聖詩 5,500 首。兄弟都是佈道能手。約翰表示他要培育人裡頭的神生命。
懷特菲爾生於英國告羅士打郡,就讀牛津大學,與衛斯理兄弟參與校內基督徒團契。1735 年歸主,1736 年受聖職,往美洲工作。1739 年回國。在國內,他的露天佈道才能很快被認定。他在倫敦和布里斯托傳道很成功。 1739 年再到美洲。聽眾之多,沒有教堂能夠容納,只好露天講道。有一次佈道日子結束前,告別聚會的聽眾有二萬人。以後幾年間,美洲教會顯著受他影響。他是加爾文派循道人,有別於循道人衛斯理兄弟。分別在於附和或反對加爾文的預定論。
哈里士(1714-73)是英國威爾斯佈道家。威爾斯人靈性復甦,乃在循道奮興運動之前。哈里士居功至偉。他是小學教師,獲得重生經驗之後,藉著家庭聚會領人歸主。他希望能在聖公會擔任職務,但沒有成功,終身以平信徒身份傳講福音。他的工作很成功,帶領威爾斯進入新生。他的成功與衛斯理兄弟和懷特菲爾不相伯仲。像懷特菲爾一樣,他屬於加爾文派循道人,創立了威爾斯的加爾文循道會。
論評
十二世紀的十字軍,十七世紀的三十年戰爭和英國的光榮革命,都是由宗教問題引起。教會介入,不但一無所成,反而令到信徒靈性江河日下。試看光榮革命,目的是挽救瀕危的國立教會。威脅既除,教會即進入冬眠狀態。柏克萊(Berkely)主教驚呼:英國教會衰落,已經到了任何基督教國前所未見的程度。為甚麼?教會裡面,只見宗教,不見基督。不見基督就不見生命,死氣沉沉。「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;沒有神的兒子就沒有生命。」(約壹五:12)
沒有生命的教會就是死的教會。主耶穌指摘撒狄教會說:「按名你是活的,其實是死的。」(啟三:1)教會是主的身體。從死裡復活的主不可能有一個死的身體。十八世紀教會需要的,莫過於生命。
神興起福音使者,把祂的生命,注入教會。教會所傳耳熟能詳的道理,不外是律法式的訓誨,例如:要作甚麼,不要作甚麼;奉獻的呼籲;服從教會領導人。福音使者所傳的,充滿生命與活力。例如:「當信救主耶穌。祂是神。在神凡事都能。祂能救你出死入生;祂牧養你一生直到今日;祂曾救你脫離患難痛苦。證據:祂已經把自己的生命賜給你,就是永生。永遠的生命是不能摧毀的。這生命,勝過了今生來世的一切,勝過了環境、仇敵、死亡。為甚麼能?基督已經代取了一切信者的地位。基督徒立於永不敗之地;因為基督為人付上了救贖的代價。」
靈性復興是生命的改變;在基督裡的人是新造的人(林後五:17)。重生是神的作為。「基督從死裡復活,重生了我們。」(彼前一:3)
與基督合一的人得著生命,為主而活。與基督脫節的人得不著生命,為己而活。教會的生死、榮辱、興衰,視乎該教會用甚麼質料作為房角石。至於神的教會,房角石就是基督。